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从周朝的巴国属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批学校、工厂、医疗机构迁住该区。1939年划入重庆建置重庆市沙磁区。1950年建置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正式定名为重庆市沙坪坝区。
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歌乐山森林公园1938年定名,2003年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工业以冶金、化工、机械和纺织为主。特种钢材、嘉陵系列摩托等产品驰名中外。
沙坪坝历史上是与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齐名合称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也是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还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抗战遗址的密集区、国共和谈的重要地。全区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19所高等院校、87所中小学,是西部的人才聚集区。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融百年学府、千年古镇、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2007年6月18日,创建于1947年的重庆图书馆(原罗斯福图书馆,现国家一级图书馆)新馆开门迎接市民,成为该区一道炫丽的文化风景线。
(附2004年版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