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称为丹兴。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黔江县。黔江本无江,因黔中所出之乌江而来,而乌江古称黔江而得名。早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黔江就曾属重庆府。后几经隶属。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酉阳专区,1952年划入涪陵专区,1983年改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0年撤县设黔江区,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26%,其桐油、五倍子产量居全国之首。工业以卷烟、食品、建材、造纸、木材加工为主,是国家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
区内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小南海地震遗址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其地震堰塞湖小南海为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穿戴、民风及文化习俗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土家摆手舞、山歌、铜铃舞;苗族民歌、芦笙、木鼓舞驰名遐迩。自然旅游资源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官渡峡、观音岩等。
(附2011年版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