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秀山县)位于市境东南部,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秀山建县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因西南的高秀山而得名。

 

    秀山,《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时期,属商于之地,春秋属巴国南疆之域。秦时属黔中郡。后几经隶属和建制变更。自明永乐起,逐渐形成了秀山地区历史上有名的“百里四司”。清乾隆五年(1740年)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民国初,秀山隶四川省川东道。1949年11月20日,建立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机构——秀山县人民政府,1983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隶涪陵地区。1988年5月,秀山改隶黔江地区。1997年3月秀山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

 

    秀山县已发现能开采的矿藏有20余种。其中:汞矿储量在万吨以上,系全国特大型汞矿床;锰矿储量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为中国锰矿"金三角";钒矿金属储量在万吨以上。秀山的经济林以油桐和油茶最为知名。银花、白术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和龙头产品。

 

    秀山县的一级旅游资源系秀山花灯,秀山花灯是中国花灯鼻祖。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位于秀山,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城文化。土家、苗族文化遗存历史久远,具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

 

    (附2011年版地图)



重庆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大道106号重图大楼四楼地方文献室 邮编:400037 电话:023-65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