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市境东部、长江南岸、山峡库区腹心,地势东高西低,西北有方斗山、东南有七曜山,形成“两山夹一槽”的地貌特征。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县东有石砫山。

 

    石柱县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西周、春秋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战国先后属楚黔中地及秦黔中郡。之后,石砫历经多种变置,直到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1913年)石砫厅方改为石砫县。1959年将石砫县改为石柱县。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88年改隶四川省黔江地区。1997年6月18日,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全县少数民族有28个,共有民族29个(包括汉族),其中土家族348790人,占总人口的71.93%。

 

    石柱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黄连栽培历史长达300多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之乡”;有全国一级保护植物中国一号水杉母树;石柱土家啰儿调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即诞生于石柱。风景名胜有:中国正史中惟一记载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古战场遗址万寿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喀斯特地貌大观园千野草场等。还有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街”的明清古镇西沱、全国最大的龙河岩棺群。

 

    (附2011年版地图)



重庆图书馆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天大道106号重图大楼四楼地方文献室 邮编:400037 电话:023-65210907